近年來,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博白林場依托林地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,實施“林礦、林藥、林漁、林禽林畜、林蜂”五大特色產業發展模式,利用林地面積約6萬畝,實現產值10億元,有力支撐了林場經濟的發展,走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。
“林礦”模式,成為林場新的經濟增長點。博白林場堅持“保護生態、科學規劃、林地利用、資源勘查”發展戰略,打造廣西首個林業與礦產勘查戰略合作基地。林場先期開發的礦產2年已實現利潤2億元,正常開采的2個礦區預計年內凈收入可達1.69億元。還有11個礦區納入《博白縣第四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(2021—2025年)》,正按程序推進辦理相關手續。目前,林場開發礦產資源的產值已躍居林場三大產業第二位,“林礦”產業將成為林場“十四五”期間的支柱產業。
“林藥”模式,實現不砍樹也致富。博白林場依托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優勢,結合玉林市全國中藥港交易市場需求,采取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模式,利用近4000畝林地種植蘇木、百部、金花茶、廣金錢草、草豆蔻、金銀花、益智仁等10余種周期短、品質優、銷路好、收益高的道地中藥材,打造廣西最大的草豆蔻種植基地、萬畝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、3000畝中藥材苗圃基地。兩年后采收,預計畝均收益4500元,基地總收入可達1800萬元。該場建立了農產品溯源體系,申報“三品一標”綠色食品認證,林下中藥材基地獲批玉林市第一批中藥材示范基地,《中藥材百部林下種植技術規程》獲批立項廣西推薦性地方標準。該場將把“林藥”產業打造成為林場第一富民產業。
“林漁”模式,探索生態與經濟雙贏新模式。博白林場發展漁業具備地利和廣闊的市場前景。那林魚,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,是博白的美味佳肴,深受當地老百姓喜愛。博白林場下屬云飛分場那林站的林地山澗,地勢斜緩,山澗泉水溪流貫穿,水質清新、無污染、溶氧量大,那林魚養殖基地示范區建設于此,已建成6個魚塘面積達2130平方米,累計養殖那林魚1萬多條,已銷售4000多公斤,實現收入約30萬元。林場探索建立魚稻、魚菜共生生態系統,實現一池多養、池面有效利用,實現“林漁”雙增收。
“林禽林畜”模式,加快生態富民。以市場為導向,總場統籌規劃,各營林分場大力扶持職工發展林下養殖業,引導農民以林地、勞力入股等形式融入產業發展,養殖生態豬、百草雞、五黑雞、獅頭鵝等,形成了職工自主經營、林場與農民合作經營等經營模式,創建“一場一品”“一場多品”,累計參加林下養殖業的職工達200人,年利潤近80萬元,產值達300多萬元,利用森林面積約1000畝,有效帶動周邊農民就近創業就業,林農群眾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明顯改善,林場99%的職工在縣城購買了房子,大部分職工擁有了私家車,實現了從大山深處走進繁華城市的夢想。
“林蜂”模式,促進職工增收。在馬子、林果、蘭沖等分場,現有近50名職工從事蜜蜂養殖產業。職工們利用種植的龍眼樹、荔枝樹、薄荷等果樹或農作物開的花為蜜源,人工養殖蜜蜂,年產蜂蜜約500箱,產量約8500公斤,年產值20余萬元,利用林地面積約3萬畝,實現林區增綠、職工增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