森林是陸地最大的生態系統。全球森林面積占陸地總面積的31%,占陸地生態系統總生物量的80%,是陸地最大的碳庫,在全球碳平衡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。然而,我國森林的碳匯能力還不夠高。
“木質林產品具有顯著的儲碳、降碳和減碳等碳匯功能。每立方米原木和鋸材的碳儲量約0.89噸二氧化碳當量,每立方米人造板的碳儲量約1.15噸二氧化碳當量。加強對木質林產品的碳匯價值認識很關鍵?!比珖舜蟠?、中國工程院院士吳義強長期從事木竹、秸稈資源高效利用與人造板綠色低碳制造領域的研究工作,對此他頗有見地。
吳義強認為,積極、合理地利用竹材、木材、薪材等木質原料發展綠色材料、綠色家具、綠色建筑、綠色能源等產業,不僅可以打通森林碳循環之路,從而促進森林更新和可持續固碳,激活森林“碳庫”,還可以替代塑料、水泥、鋼鐵、化石燃料等能源密集型產品,實現替代性減排,對于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碳匯能力、保障木材安全、發展低碳綠色循環產業等,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。
他建議,由國家層面確立木質林產品在提升森林碳匯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,并出臺支持木質林產品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和激勵政策。
同時,合理確定生態空間,增加用材林和能源林造林比重,確?!澳静陌踩焙汀澳茉窗踩?。
為推動和加快木質林產品碳交易,帶動森林碳匯能力提升,他建議,打造國家級木質林產品碳匯收儲交易平臺,將木質林產品的減排量和碳匯貢獻納入排放權市場。
此外,還要加快木質林產品碳匯創新平臺和人才隊伍建設,支持木業節能儲碳降碳技術和“以竹代塑”“以木代鋼”“以廢(竹木廢棄物)代煤”等替代性減排新技術研發,加快木質林產品碳匯計量和方法學研究。
(來源:中國綠色時報)